今天是:
通知公告
您當前位置:首 頁 >  技術推廣 >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完整的計量體系是清潔生產審核的基礎 
【 字體: 】【打印此頁】? 日期:2012/7/10
  瀏覽次數:8570

  

完整的計量體系是清潔生產審核的基礎

楊愛民   廣州弘禹環??萍加邢薰?/span>

1前言

在指導清潔生產審核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和企業的領導人對計量工作有不正確的看法,對建立計量體系的意義認識不足。有的認為,計量不會產生經濟效益;也有的認為增加計量儀表和計量工作人員會增加成本,增大計量過程中的消耗,還有的認為企業是我的,只要知道消耗的總量就可以了。種種的錯誤認識和想法導致了計量工作落后于生產,落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嚴重的影響到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沒有比較完善的計量體系就無法完成清潔生產審核中各種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也就無法完成清潔生產審核。

企業對建立完整的計量體系有錯誤的認識,其主要原因有:

1、            現有的計量儀表布局不合理,沒有發揮計量儀表的應有作用。因此,也就無法體現出計量體系的作用和重要;

2、            現有的計量系統不健全,計量數據的記錄和統計不能客觀的反應和描述生產實際情況,使人感到計量體系可有可無;

3、            對已獲得的計量數據不會或者不善于分析,不能通過計量數據發現問題。因此,認為可以滿足總體的成本計算就可以了;

4、            企業仍然處在粗放型管理,沒有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車間以及不同的工段進行成本考核。

筆者針對紡織企業的實際問題,就建立完整的計量體系,尤其是計量在清潔生產中的作用,提出個人的意見和看法。

2清潔生產審核中的計量

在清潔生產審核中,所需要的數據是大量的,并且根據各個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數據。各個階段需要的數據分別論述如下[1,2]。

1. 清潔生產審核各階段的數據

審核階段

所需數據

數據來源

預審核

近三年企業的產量、設備數量、原材料消耗量、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環保設備完好程度

企業的統計報表、原始記錄

審核

審核重點的設備數量、物料輸入輸出、產品(含中間產品)的單耗

統計報表和原始記錄

典型生產過程物料輸入輸出、各物料的平衡

現場實測

方案產生

和篩選

與清潔生產方案相關的工序、工段和設備的數據,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污染物的濃度等

從統計數據計算、推理,部分需要實驗支持

可行性分析

市場調查數據、生產試測數據、實驗室研究數據、項目預算

市場調查、試驗數據分析、預算

方案的實施

方案實施前后的經濟和環境數據

實測、原始數據統計

在清潔生產審核各個階段中所需要的數據略有不同。

3計量體系

從上述的論述中可見,在清潔生產審核中需要相當多計量數據,并且有不同的精度要求。因此,要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必須建立完善的計量體系。

簡單的歸納起來,完善的計量體系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和流向進行統計和分析系統。計量體系應包括計量對象、計量儀表的選擇和布局、計量儀表的準確度、計量數據的記錄和統計、計量數據的分析以及問題的解決等。

3.1計量的對象

在完善的計量體系,計量的對象應該包括有能源和各種原材料。表1中列出在紡織染整企業中需要計量和統計的物質以及種類。

2. 紡織企業需計量的物質和種類

物質

種類

新鮮水量、回用水量、各車間用水量和廢水量、等等

燃料

蒸汽鍋爐耗煤(油)量、熱油爐耗煤(油)量、柴油發電機耗油量、等等

蒸汽

產生總量、各車間消耗量、蒸汽壓力、輸送系統損耗、等等

輸入總量、變壓器效率、車間耗電量及變化、主要耗電設備的利用率、等等

壓縮空氣

輸出總量、輸出壓力、各個車間消耗量、等等

物料

輸入量、各車間消耗量和廢物產生量、各主要中間品和最終產品、等等

可以將生產過程的物料消耗和流向簡單的歸納成五個流,即水流、蒸汽流、電流、壓縮空氣流以及物流。

3.2計量儀表的布局

從生產過程以及企業管理的需要,將消耗的物質分成合理消耗、合理損耗、不合理消耗和不合理損耗等幾個部分,還可以分成生產消耗、非生產消耗。將消耗進行分類,并統計出各種不同的消耗是評價管理水平的依據,也將為改進提供方向。而計量儀表的布局就決定了能否計量或統計出各種的消耗,也就決定了計量數據的使用。從以下幾個示意圖可以說明計量儀表的布局對各種消耗計量的影響。

1. 布局1示意圖

如果全廠只裝表a,就不可能對車間和生產設備(線)進行計量和考核,實際上也無法對各個不同產品的消耗量進行統計。

布局2(見圖2)可以對各個車間進行計量和考核。如果兩個車間生產的產品不同,就可以得到每個產品的單位消耗量。如果兩個車間是上下工序關系,可以得到各工序單位產量的消耗量。兩個車間的儀表布局不同,在計量上也有差異。車間2的儀表布局只能對車間2生產消耗進行計量,沒有包括了車間2辦公、實驗室等非生產消耗進行計量和統計。車間1的儀表布局就包括了生產和非生產的消耗。另外,表a與表bc之間的差值是全廠輸送系統損耗。

布局2還不能對各個生產設備和生產線進行計量和統計,車間內輸送系統產生的損耗也無法知道。

 

2 布局2示意圖

3的布局實際上是對設備進行分組設置儀表。這種布局可以比較清楚地反應生產線和設備組的消耗情況,可以計算出車間內輸送過程的損耗,還可以計算出各個產品的消耗量。

 

3 布局3示意圖

4的布局是最詳細的安裝方式。它對每臺設備以及生產線每個工序都有計量,可以計算出各個產品各個工序的消耗量。同時,還可以計算出各個部位的損耗情況。但是,這種布局所需要的經費較多,在具體實施過程也會存在一些困難。

在實際工作中,儀表的布局應該注意到以下幾個問題:

1、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應主要產品的消耗量,能夠反應主要工段或工序的消耗量;

2、能夠反應主要的損耗情況;

3、對耗量較大的設備、生產線以及設備組進行計量。

 

4  布局4示意圖

3.3計量數據的記錄和統計

當計量儀表布局確定以后,數據的記錄和統計也是十分重要。它會影響到數據的準確性,影響到統計結果的運用。影響數據記錄的主要因素兩個。第一,儀表的種類和型號。要說明這個問題,需要較詳細的論述。在此,不作討論。第二,記錄的時間。記錄時間的影響程度與消耗量的變化規律有關。

消耗量與生產時間關系可以歸納成為三種。

1,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消耗量的變化基本平穩,在20%以內變化。見圖51線。記錄時間的變化對實際結果的影響較小。

2,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消耗量的變化具有幾個高峰和低谷,峰谷差異較大,約40%。見圖52線。記錄時間的變化對計量和統計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每天記錄和統計的時間不應該相差太大。

3,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消耗量的變化只有一個高峰。見圖53線。記錄時間的不確定對計量和統計結果有著嚴重的影響。最好每天記錄時間相差在一個小時之內。

 

5 消耗量與時間關系

3.4計量數據的分析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所統計和計量的數據都反映如下的關系:

 

6 物料消耗系統示意圖

從物料消耗系統,計量數據的分析應達到三個目的:

1、清楚地知道原材料和資源是如何消耗的

要達到這一目的,關鍵是計量儀表的布局。做好計量儀表的布局,根據各個物料消耗系統中,計算出各自的消耗量才可以清楚地知道原材料和資源是如何消耗的。

2、清楚地知道原材料和資源的消耗是否存在問題

原材料和資源消耗是否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的損耗是否合理。任何一個生產,損耗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損耗是否合理,不合理就必須尋找原因,進行改進。二是生產的消耗是否合理。檢驗生產消耗是否合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計算單位產品的消耗量。在計算單位產品消耗量時,應該注意產品品種的變化、生產時間的不同、原材料質量的差異等等情況。反過來,統計數據的變化正好說明是由這些因素的變化所引起。

3、清楚地知道可以在哪里可以削減原材料和資源的消耗,如何控制不正常的消耗和損耗

在上述兩個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就可以發現原材料和資源能削減的工序、部位以及工位,就可以對原材料和資源的消耗進行控制和削減。實質上,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提供工作的方向,為解決問題尋找出途徑。

3.5實例分析

以一個染整廠的整理車間為例,說明計量體系的作用。

該廠的整理車間是包含有燒毛、煮漂、絲光、定型、軋光以及相關輔助生產。主要耗能設備配有在線計量儀表,即在生產結束后,可以立即顯示水、汽和電的消耗量。同時,該車間也設有獨立的計量儀表。圖7表示了該整理車間的計量儀表布局情況。

 

7計量儀表的布局圖

我們統計了一個時間段生產的能耗情況,并將所得數據計算出平均百米消耗量。同時,也對若干個生產批次的生產進行詳細的跟蹤。跟蹤的生產批次全部是一次性成功的生產,也將數據計算出百米消耗量。兩組數據列入表3。

3  整理車間兩組能耗數據的對照

項目

水耗

(噸/百米)

汽耗

(噸/百米)

電耗

kwh/百米)

平時平均值

1.29

0.127

10.96

跟蹤平均值

0.94

0.120

9.25

通過兩組數據的對照,有以下的討論:

1、平時平均值比跟蹤平均值的水耗量增大約37%。其原因是平時生產中還包括了了設備洗滌用水和不合格品的返工用水。

2、平時平均值比跟蹤平均值的汽耗量增大約5%。這包括了一部分輸送過程中正常損耗,也含有因返工造成的消耗。

3、平時平均值比跟蹤平均值的電耗量增大了18%。這是產品返工和試車等造成的。

通過對照和分析,可見要削減各種資源的耗量,應該減少設備的洗滌、提高工藝一次性成功率、減少能源輸送過程損耗。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應改進的清潔生產方案。

4小結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論述,筆者認為可以對企業的計量體系做一些小結

 1、在每個企業都安裝了計量儀表,都有一定的記錄和統計制度。但是,這不能說明已經建立了完成的計量體系,不一定能夠滿足清潔生產審核的需要,不一定符合現代管理的要求。因此,企業應該根據實際,逐步地建立起完善的計量體系。

2、從經濟方面來看,增加計量儀表的安裝,增加統計人員,會增大部分成本。但是,完整的計量體系有利于加強日常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和浪費,還為削減成本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因此,從長遠利益來看,建立計量體系所增加的成本完全可以從節約和削減的成本得到補償,會得到更加可觀的經濟回報。

3、根據清潔生產審核對統計數據的要求,可以看到,沒有完整的計量系統使不可能完全滿足清潔生產審核的要求。因此,就不能將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做好。

4、為了使已建立的計量體系能夠堅持下去,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相應的成本控制和員工績效考核制度。

5、計量系統的建立有賴于員工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建立計量體系的過程中,要將員工素質的培養工作同時進行,以保證計量體系工作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國家環境保護局編 企業清潔生產審計手冊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199612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 清潔生產審計培訓教材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北京 20017

 



返回列表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汾江中路121號20I(東建大廈20I) 電話:+86-757-82560107 / 82560109 傳真:+86-757-82560109
版權所有(C)佛山市清潔生產與低碳經濟協會
粵ICP備20006041號  

粵公網安備44060402001654號


網站建設:經天網絡
91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